「名字有什麼重要?玫瑰就算換了名字,芬芳依舊」¹——茱麗葉說出這句名言時,渴望化解卡普雷特與蒙太古兩族的世仇。那虛名——不過是個稱謂!——豈能阻隔她與真愛羅密歐。然而,許多時候,特別是在聖經中,名字往往蘊含深刻意義。我的名字Michael(中文聖經譯為'米迦勒'),意思是「誰能與神相比?」我想父母當初為我取名時並不知道這個含義,但這些年來,這個名字不斷提醒我神的無可比擬與偉大,成為我的祝福。同樣地,「基督」這個名字向我們揭示了關於我們的主和救世主極其重要的真理,這真理能堅固我們的信心。 
 
現在,請容我稍作技術性的探討,但為了要理解「基督」這個名字的含義,我們需要深入考察其文法與歷史背景。「基督」是希臘文 χριστός(christos)的音譯,這個形容詞原意為「受膏的」 。當作為專有名詞使用時 ,χριστός 特指「那位受膏者」。因此,稱耶穌為「基督」就是宣告祂就是「那位受膏者」。但這個稱號究竟意味著什麼?要明白其中深意,我們必須回到舊約傳統。在以色列,受膏禮是一種確立身份與分別為聖的儀式,主要用於君王的即位。撒母耳曾膏立掃羅為王(撒母耳記上10:1),後來也同樣膏立了大衛(撒母耳記16:13)。由於神曾應許大衛永恆的國度——保證他的後裔中永遠有人統治以色列(撒母耳記下7:8-16)——以色列民便開始期待那位特殊的大衛後裔,即完美的「受膏者」,祂將永遠掌權,建立神的國度。 當我們稱耶穌為「基督」時,就是在宣告:祂就是那位受膏者,是大衛完美的後裔,是永恆的君王。此外,這個名稱還蘊含著一個語法細節,使其意義更加深邃而美好。此外,這個名稱還蘊含著一個精妙的語法特徵,使其意義更加美好而深遠。 
 
希伯來語中表示「受膏者」的詞是 מָשִׁיחַ(mashiakh),這個詞在英語中稱為"messiah"(彌賽亞)。這些詞彙共同構成了一個美好的三重稱謂——「受膏、彌賽亞、基督」——共同指向耶穌就是神應許給大衛的那位君王,是那位完美的統治者,將永遠掌權! 
 
那麼,「名字」究竟有何意義?就「基督」這個名字而言,意義重大!這個名字提醒我們:耶穌就是神應許給大衛的 ָמ ִשׁיח(彌賽亞)。它告訴我們,耶穌就是猶太人所期盼的受膏者。當我們稱耶穌為 Χριστός 時,我們是用信心宣告祂是我們的君王。正如約翰寫作的目的就是要證明耶穌是 Χριστός(約翰福音20:31),讓我們信靠祂,並在祂的名裡得生命! 
 


作者 Michael H. Burer博士

在開始擔任達拉斯神學院教職前,Burer 博士在 Bible.org 工作多年,曾擔任編輯和NET Bible《新英語譯本聖經》項目的副總監。此外,他還在完成由 Bible.org 和德國斯圖加特的 Deutsche Bibelgesellschaft  聯合出版的《新英語譯本-新約聖經希臘文對照本》(New English Translation- Novum Testamentum Graece diglot) 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。作為一名受按立的牧師,Burer 博士積極參與當地教會事工,並經常在法國的The Evangelical Alliance Mission事工中事奉。他曾擔任法國 Vaux-sur-Seine 的 Faculté Libre de Théologie Évangélique的訪問教師。他的研究和教學領域包括新約希臘文和釋經學、福音書以及對耶穌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