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福音書中記載了一次場景,一位財主在路上遇見了耶穌,稱呼他為 「良善的夫子」 (good teacher),並問道:「我當作什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?」(馬可福音 10:17 和合本)。耶穌先著重解釋了「良善」的含義,才回答了這個人關於永生的問題:「你為什麼稱我是良善的?除了神一位之外,再沒有良善的」(馬可福音 10:18 和合本)。就像這位財主一樣,我們自己也經常使用「良善」(good) 這個詞,卻沒有仔細思考它的真正含義。耶穌將「良善」(good) 定義為上帝的屬性,並希望這個人明白,他正在和一位真正良善的人交談:上帝自己。
在這段經文中,被翻譯為「好」 的希臘詞彙是形容詞 ἀγαθός (agathos),其同義詞是形容詞 καλός (kalos)。這兩個詞在新約中的用法幾乎是相同的。儘管如此,有時 καλός強調的是有吸引力的事物(即「美」的概念)或被認為是好的事物。在馬太福音 7:17 中,這兩個「好」字同時出現:「凡好 (ἀγαθός) 樹都結好 (καλός) 果子」(和合本)。
財主一心想著能做些什麼來獲得永生。然而,聖經告訴我們,上帝拯救人不是出於我們的行為,而是「為要叫我們行善 (ἀγαθός),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」(以弗所書 2:9-10 和合本)。
神救贖信徒,讓他們代表祂成為「熱心為善」(καλός)(提多書 2:14 和合本)的特殊子民。神預備信徒行各樣的善事,旨在將他人引向祂,正如耶穌所說,「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,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 (καλός) 行為,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」(馬太福音 5:16 和合本)。
當基督徒透過彼此服侍,並「做有益處 (ἀγαθός) 的事,…分給有需要的人」(以弗所書 4:28 中文標準譯本)時,神的良善 (goodness) 就會顯露出來,滿足物質上的需求。同樣地,當我們說出造就人的「好話」(ἀγαθός)(以弗所書 4:29 中文標準譯本)時,上帝的良善會通過我們來滿足屬靈的需要,「使聽的人得到益處」(以弗所書 4:29 中文標準譯本 )。
神運行在萬事之中,要我們行各樣的善事,為了叫我們得益處。當聖經說「萬事都互相效力,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(ἀγαθός)」(羅馬書 8:28 和合本)時,我們不應該認為這意味著一切都會按我們的心意進行。相反,是上帝透過我們在生命中所面臨的逆境和反對,展現祂的美意,使我們 「效法他兒子的模樣」(羅馬書 8:29 和合本)。
因此,讓我們藉著這位良善的上帝,經歷生命的改變,並預備自己去行神所預備的善事,讓世人見證我們這位「良善的夫子」的榮耀。
作者 J. William Johnston博士
Johnston博士在成為基督徒之前,對聖經翻譯的準確性抱持懷疑的態度,因此對聖經的完整性也存在疑慮。信主後,他決定辨別聖經翻譯是否可靠唯一的方法就是學習原始語言。在完成德州大學古典學主修後,他進入達拉斯神學院 (DTS),並發現教學是他的熱情所在。他的研究興趣主題包括希臘文語法、句法結構以及約翰著作的研究。